可穿戴設備將要為廣告筑夢? |
編輯:福州天苑設計公司 時間:2015/01/08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可穿戴設備將要為廣告筑夢? |
從IDC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,相對于目前超過10億支的智能手機數量來說,今年約2,000萬支出貨量的可穿戴設備仍然顯得微不足道。 但是IDC預估2018年可穿戴設備的年出貨量可達1.12億支,加上科技業者包括Apple、Google和Samsung等紛紛卯足全力,開發手表、眼鏡和頭盔等相關產品,廣告主看到可穿戴設備積極增長和上升的軌跡,引發投放廣告的意愿。 廣告公司試圖運用可穿戴設備廣告平臺,放上客戶的產品直接傳遞營銷訊息,是基于「任何與屏幕相關的設備都可能有營銷機會」的概念。 移動廣告公司InMobi正試圖介入可穿戴設備的廣告市場,為智能手表和頭戴式顯示器開發廣告,Millennial Media和Kiip也正在想辦法尋找可行的廣告技術。 業者普遍認為,可穿戴設備為廣告筑夢的時機已經來臨。但當廣告主開始嘗試穿戴式設備廣告時,廣告如何能走出實驗室,進入市場? 考量穿戴式設備的屏幕尺寸受限,廣告版面應該會比智能手機更小,適合小屏幕廣告的商品有促銷優惠券、運動鞋或健康保險等范疇。 穿戴式設備廣告仍然處于萌芽,將來看到的可能不是傳統的廣告形式,更簡化的界面或黑白的畫面都有可能。 移動用戶變得越來越能適應廣告,無論是附著在手腕上或透過眼鏡的小屏幕,都比塞在口袋里手機或包包里的平板電腦,更能快速獲取和分享簡訊、照片和更新新聞,甚至輕松地與朋友互動。 那如何把廣告推送到消費者面前?分析貼身的數據包括地理位置、活動和健康有關的訊息都具有參考價值。 穿戴式設備廣告是否可行,仍將取決于用戶是否接受它們。尤其,使用個人化數據可能會碰上隱私的問題,廣告業者越來越重視保護消費者的隱私,了解如何處理移動端的個人隱私,也成為除了創意外,更重要的課題。 |
上一條:媒介融合提速 新媒體成投資亮點 | 下一條:“互聯網+”時代 加速媒體融合 |